
刚刚恢复了一点元气,结果却突然翻脸不认人了?
今年六月,阿富汗重工业部门出人意料地宣布,终止与新疆中亚石油长达25年的油田合作项目。要知道,中方刚刚投入了高达39亿元的巨额资金,塔利班却突然单方面撕毁合同,借口竟是中国企业“技术不过关、未按约履约”。而中国在全球素有“基建狂魔”的称号,究竟是单纯的合作反悔,还是背后另有隐情?
6月17日中午,阿富汗政府正式宣布终止与中国企业的石油开采合作。阿方不满中国企业承诺第一年投入1.5亿美元,却只实际拿出了4600万美元,连约定金额的三分之一都不到。工程进度也远远落后,钻井速度比原计划慢了将近四成。此前承诺投入的新设备至今杳无踪影,中国工程师们只能用苏联时代遗留的陈旧设备苦苦支撑。至于炼油厂建设,更是停留在纸面规划阶段。
展开剩余87%此外,阿富汗方面还指出,有12名中国工程师未取得国际认可的资质证书。其实这些工程师在国内都是顶尖高手,持有中国石油工业协会颁发的高级资格证书。但阿富汗方面偏偏只认可欧美体系的认证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就在宣布终止合作的前两天,欧盟突然宣布向阿富汗提供1.61亿欧元的人道主义援助。对于财政捉襟见肘的塔利班政府来说,这笔资金犹如雪中送炭。
与此同时,巴基斯坦也给阿富汗送来了实质性支持。数百辆满载货物的阿富汗卡车,在边境滞留了整整三周后,突然只需司机写保证书便能顺利通关。瓜达尔港更是专门为阿富汗货轮开辟绿色通道,一艘载有两万吨化肥的巨型货轮顺利靠港。美国方面的态度也出现转变,特朗普政府上台后,不仅撤销了对塔利班高官的通缉令,还通过多条渠道与其进行秘密接触。
面对诸多选择,阿富汗的局势十分现实。油田开发需要时间和持续投资,而援助资金则能立即到账。对于连公务员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的政府来说,眼前的现金援助显然更具吸引力。塔利班官员事后强调这完全是商业决定,但众所周知,信任一旦破裂,想要修复难度极大。
不过,我国对外工程项目一向以严谨和负责著称,为何这次会出现如此纰漏?有网友犀利指出,炼油厂建设的前提是必须有完善的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支持。而阿富汗的基础设施状况简直令人绝望。从港口运送设备到油田,短短600公里路程却需耗时5天,其中一半路段是坑坑洼洼的土路,大型设备运输速度极其缓慢。整个工地靠柴油发电机供电,光每天的燃油开支就高达两万元人民币。
最关键的物资运输更是难上加难。一根钻井用的钢管,从中国工厂到阿富汗油田,海运加陆运总共要耗费整整两个月。在这种极端条件下,别说建炼油厂了,就连搭建一个像样的工棚都难以实现。真正动工时,本以为可以参考苏联时代的勘探资料,结果发现几十年前的数据误差巨大,图纸上标示有油的区域,钻探下去却全是硬石头。更棘手的是,赫尔曼德省地下遍布战争遗留下来的地雷,勘探车辆只能小心翼翼地绕行,效率大大受损。
此外,当地极端的气候也给设备和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。白天气温高达40摄氏度,设备被晒得滚烫;夜晚温度骤降至零度以下,液压管时而软得像面条,时而冻得硬邦邦。维修工人忙得不可开交,光更换配件,一个月至少三次。中国企业本想多用当地劳动力,特地开设培训班,招募了300名年轻人进行手把手指导。但三个月后的考核结果却不理想,能独立操作设备的不到40人,很多人连基本电路图都难以理解,更别提操作复杂的高科技钻井设备。
关于工程师资质认证的问题,阿富汗国内根本没有相关考点,若想重新认证只能到巴基斯坦考场,往返一次就得20天。如今项目夭折,中国企业损失惨重,仅一套钻井平台就价值8000万美元,还有三年预付的土地租金1200万美元。想把设备运回中国?塔利班倒是爽快同意,但得先交纳两成的通关费。
不得不说,阿富汗这次表现得眼光短浅,只顾眼前蝇头小利,完全不懂那句老话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的深意。事实上,我国早在15年前就取得了阿富汗油田开采权,但由于多年战乱,计划一直搁置。到了2021年塔利班重新执政时,国家财政已陷入困境,美元储备几近枯竭,政府机关连基本工资都难以支付。
走投无路的塔利班政府主动向中国求助,提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合作条件:不仅承诺提供武装保护,还给予头五年完全免税的优惠政策。最终双方签订合同,覆盖4500平方公里油田,合作期限长达25年。新疆中亚石油公司豪气承诺,第一年投入1.5亿美元,三年累计投资将达到5.4亿美元。项目目标宏伟,要将日产200吨的产量提升至2万吨,翻了整整100倍。
这份合同任务繁重,不仅需要采油,还包括炼油厂和输油管线的建设。最苛刻的是合同规定,所有开采出的原油一滴不能出口,必须全部在阿富汗本地炼化。换句话说,中国企业不仅是挖油工人,更承担着搭建整个阿富汗石油工业体系的重任。合同中还规定,如果一年内中方未履行承诺,合同将自动失效。没想到,这成了最终解除合作的关键条件。
中阿油田合作终止后,阿富汗的经济形势也更加严峻。原本预期每年能带来2亿美元收入的油田项目告吹,重振经济的计划至少得拖延五年才能重新启动。尽管欧盟给予紧急援助,但这种输血式支持难以持续。其他国际石油公司见状,也纷纷打退堂鼓,不敢轻易踏足。
最近塔利班政府似乎察觉到局势不妙,开始软化态度,公开表示愿意坐下来协商。说到底,阿富汗缺钱缺技术,中国有实力有资金,双方都需要彼此。但信任一旦破裂,想重新建立起合作关系,绝非易事。
参考文献:
1. 阿富汗国际:《塔利班因合同违约问题取消了与中国公司的里程碑式石油交易》- 2025-6-17
2. 观察者网:《塔利班表态:欢迎中国在阿富汗投资,保障安全》- 2021-7-9
3. 中国新闻网:《欧盟向阿富汗提供逾1.6亿欧元人道主义援助》- 2025-6-18
4. 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:《中国正式获得在阿富汗石油开采权》- 2023-1-11
发布于:天津市贵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